读《娱乐至死》有感

期次:2023年第9期    作者:人文学院康汇莹   查看:43

我走到窗前, 看着窗外形形色色的人低头弯腰,再看着暖黄灯光下照射着的“娱乐至死”四个触目惊心的字,经不住得去翻阅,去触及那个严肃且富有哲思的波兹曼的思想世界; 去见证美国二十世纪后半叶,电视媒体异军突起下,所形成的发人深省的“娱乐时代”。

“可能成为现实的,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,而不是毁于我们憎恨的东西。 ”我猛然间很触动,对波兹曼的这个观点很是认同,即赫胥黎预言的那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结果很可能成为现实。

这种现象正在以一种“悄无声息”的方式渗透在社会中。 纵然,在社会有识之士的警示下,我们会有一种不要沉迷娱乐的观念。 但这往往是难以做到的,因为人的一生,都有一个强劲的敌人———享乐心理。正因为如此, 大多数人其实是不大愿意进行思考的, 我们都想要去走一条相对而言轻松的路,所以我们下意识忽略那些不合理的地方,致使无脑小说层出不穷。 正如书中所提及的那样,“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、 知识和现实的定义, 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意义,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”,这无疑跳过了思考这一重要的步骤, 而思考却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,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。 人的成长过程也是思想逐步深入的过程, 所以在书中的第五章,将电报和摄影术的结合———电视,比喻为躲躲猫的世界是十分恰当的,这个世界是其乐无穷的,是独立闭塞的,更是孩童无知的世界。

其实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, 而在于人们逐渐丧失了深入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, 在于在轻佻环境下被同化却毫无知觉,这往往是最为致命的。

放在如今而言, 最为显著的便是短视频的兴起, 我以为它是电视随着时代的变化换了一个新的外衣。 但不同的是,它比传统的电视的时间更加短暂, 反映了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和越来越浮躁的人们。 试想,连长时间专注一件事都做不到,又怎么会进行“铅字时代”下的思考呢? 而且短视频拥有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悦耳的声波,可以促进人们多巴胺的生成, 给大众在精神疲惫之外的娱乐感,这种娱乐,是一种傻乐。 是的,傻乐! 毫无内涵的“快乐”,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。

而短视频的承载者———电脑和手机, 上面有着庞大且多样的可以带给人“快乐”的方式,它们诱惑你耗费一辈子的光阴去“探究”。 就现在的生活方式而言, 机不离身这个形容非常贴切,熬夜式娱乐,随处可见的低头族,虚拟世界已然占据人们生活的半壁江山, 预言在步步逼近,或许已然成为现实……

想要理智的头脑,健康的躯体,不希望某日突然回头,发现周遭一片废墟,到处都是荒凉,毫无生机……

除娱乐以外, 如今无疑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。 书中提到了柯勒律治的一句诗“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喝”。 这句诗放在波兹曼的时代合适,在我们的时代也同样适用。 每天的信息如潮水般向人们涌来,可是潮起又潮落,终是一场空谈,除一时的刺激感外,没有任何变化,我们却洋洋自喜,自欺欺人。 就比如“某明星如何”这类事,其实本身和你毫无关系,若不是因为如今媒介的发展,你或许都不会知道他们,又怎么会想要关心他们怎么了呢? 所以说媒介改变了很多人,甚至塑造了一批适合它的人。

从娱乐之城跳到今天, 我想要养成一种慢慢来的态度,去思考,去阅读,去丰富,去完成一场自我救赎……